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然骞凿空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初行”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2)材料二反应了我国人口迁移的走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

(3)材料三描述的是我国什么时期江南怎样的社会面貌?

(4)试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解析

(1)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条件(2)中原人迁往江南地区;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3)南朝;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4)北人南迁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

(1)根据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由此判断与张骞出使西域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因此“初行”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结果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2)根据材料二“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应了我国人口迁移的走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中原人迁往江南地区;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3)根据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江南经济富庶,因此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南朝江南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因此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内在联系,北人南迁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