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9 19:22:34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说完这句话后在乌江边自刎而亡。唐

题目描述

【题目】“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说完这句话后在乌江边自刎而亡。唐朝诗人杜牧为此嗟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朝政治家王安石则认为:“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可见(  )

①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

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

③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解析

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项羽乌江边自刎而亡是客观事实,对这一客观事实杜牧和王安石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体现了这一点,③项符合题意;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会受到认识主体不同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条件的影响,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杜牧和王安石对项羽乌江边自刎而亡的看法不同,体现了这一点,④项符合题意;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很多种不同的认识;而且只有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才能称之为真理,①项观点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此认识的真理性不取决于主体本身,②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D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