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8 16:37:43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

题目描述

【题目】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图是二十四节气示意图。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根据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二十四节气认知体系的形成。

答案解析

本题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二十四节气认知体系的形成。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首先,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形成的认知,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其次,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角度说明二十四节气知识体系产生于中国人在生产生活中的需要;第三,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角度说明二十四节气有效地指导着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体现了这一点即可。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形成的认知,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二十四节气知识体系产生于中国人在生产生活中的需要。  ③二十四节气有效地指导着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