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各项举措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各项举措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西周和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指出从西周到秦朝,中央对地方管理变化的趋势。
材料二 唐朝在中央设立政事堂,重大事务都要由政事堂会议讨论,经皇帝批准后颁行。三省的首长都是宰相,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是宰相,所以宰相多至一二十人。宰相是政事堂集体议事,三省又互相牵制,避免了个别宰相专权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宰相设置的特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用明清时期的一项史实说明这一观点。
材料三 唐朝至清朝的地方行政机构
唐朝
道—州(府)—县
北宋
路—州(府)—县
元朝
省—路—府—州—县
明朝
布政司(省)—府—州—县
清朝
省—府—州—县
材料四 秦汉以来,中国的行政区基本按山川地形的状况来设置,虽然方便统治,但也利于割据者据险称雄,对抗中央。元朝统治者在行省的置划上打破了自然疆界,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极力不使某一地区成为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在边远地区直接设官管理,建立与内地类似的行政区,加强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增进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
——摘编自吕建中《世界古代的行省制度》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元朝地方行政机构设置的特点。说出行省设置的意义。
材料五 朱元璋称颂孔子为“万世帝王之师”,说“四书五经如五谷,家家不可缺”,规定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等。朱元璋命人删去《孟子》中不合己意者85条,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等,编成《孟子节文》,作为诸生学习的根据,删去的部分不准学习
——摘编自安震《千秋兴亡:明》
(4)依据材料五,分析朱元璋推崇儒学和删减《孟子》的做法是否矛盾并解释理由。
答案解析
(1)结合图片并通过齐、鲁、燕等国名可知西周地方管理制度为分封制,通过五原郡、辽东郡、陇西郡等名称可知秦朝地方管理制度为郡县制。秦朝废分封行郡县,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2)本题主要从三省六部制、明代废除丞相、清代设立军机处考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发展。结合所学并通过阅读材料可知,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但是重大事务经由政事堂后由皇帝决策。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史实有明代废丞相、清代设立军机处等。(3)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行省制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打破了原有的自然疆界。结合所学,元代的行省制开中国省制之先河,不仅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也加强了地方的政治、经济发展,对民族间的交融、边疆地区的开发等都有促进作用。(4)本题主要考查明代八股取士及科举制的变化,重点在分析朱元璋对待儒学的两种态度并得出明代通过思想控制加强君主专制的趋势。考生详细阅读材料即可作答,注意有理有据,言之成理。
(1)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不断加强)。(2)宰相人数增多;分割宰相的权力;互相牵制等。明朝废除宰相制度;清朝设置军机处等。(3)地方行政机构的层级增多;行政区的设置打破了自然疆界;对边远地区直接管理等。行省的设置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民族交融等。(4)不矛盾。都是为了加强对思想的控制。
相关试题
1629 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
1641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雨巷》所体现出的
【单选题】 引起牙髓病的感染途径有【】(医卫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下表反映了1950——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
(单选题)肱骨干中、下段长斜形骨折宜采用()
商务部决定在20117年9月开展“信用消费进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用金本位替代“官本位”,实行
从近代到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第一次取得对外反侵略
如果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则()
对正在预备犯罪的重大嫌疑分子,公安机关可以先
读有关我国畜牧业的分布表,回答下面小题。
联结层是在面层和基层之间设置的一个层次。它的
关于货币市场基金,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当点火线圈中()的磁通发生变化时,在()会产
杨光与某合伙企业签订买卖合同,该合伙企业已经
在行政组织的研究方法中,着重从整体和部分、内
外伤性血胸时,胸膜腔内积血不凝固的原因主要是
产品定价的 3C 模式中的 3C 指的是顾客
中国共产党能否始终做到与时俱进决定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