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

题目描述

【题目】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元年间(前140年一前135年),汉武帝从匈奴降者口中得知,大月氏迁向西方后,深怨匈奴而图报复,却找不到盟友共击匈奴。于是下令召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毅然应募;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城。他途经匈奴,被匈奴捉住并拘留了十几年,趁匈奴发生内乱时脱逃,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

(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的目的。写出秦与匈奴的关系。

材料二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武帝每年派往西域的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

——《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

材料三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

——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2)据材料二、三,概括张骞通西域的作用。

材料四

(3)据丝绸之路示意图,写出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4)丝绸之路开通前东西方文明之间几乎是隔绝的,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文明之间互通有无。写出下表中从中国传到西方和从西方传到中国的物品各一例。

①           ②           ③           ④          

材料五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冒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5)根据材料五指出丝路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答案解析

(1)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对抗(对战)关系。秦修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匈奴。(2)促进了中原王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交流,加深了民族间的融合,为以后的大一统的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起点长安(西安),终点:西亚、欧洲(4)纺织品(铁器、漆器)小麦(胡麻、胡桃)儒家思想(冶铁技术、凿井技术)佛教(魔术、乐舞)(5)促进东西各国之间的文化、政治、经济等交流,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1)据材料一的“汉武帝从匈奴降者口中得知,大月氏迁向西方后,深怨匈奴而图报复,却找不到盟友共击匈奴。于是下令召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毅然应募”可知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秦与匈奴的关系是对抗关系。秦修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2)据材料二的“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和材料三的“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可以概括张骞通西域的作用是:促进了中原王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交流,加深了民族间的融合,为以后的大一统的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据材料四的丝绸之路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就是今天的山西西安。丝绸之路的终点是西亚和更远的欧洲。(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纺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传入中国。西汉末年,印度的佛教也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故①处填纺织品(铁器、漆器)②处填小麦(胡麻、胡桃)③处填儒家思想(冶铁技术、凿井技术)④处填佛教(魔术、乐舞)。(5)根据材料五的“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可以概括出丝路精神的核心是:促进东西各国之间的文化、政治、经济等交流,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