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1:48:00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三十年的征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材料一:

(1)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材料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演进与思想解放运动和理论发展是紧密相连的,20多年来,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有三次:第一次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次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禁区和“计划经济崇拜”,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三次突破了“姓公姓私”的理论误区和“所有制经济崇拜”,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一引自(《文化艺术报》

(2)没有解放思想,就不会有改革开放:没有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就不会得到深化。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前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三: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1978

3645

1132

57.5

57.7

2006

218071

39500

35.8

43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材料四: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材料五: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3)依据材料三、四、五,概括指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4)近三十年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由材料的时序性、空间分布和改革的具体内容的来看,不难发现,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从试点到推广;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2)由材料“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反映的是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由材料“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禁区和“计划经济崇拜”,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知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3)由材料“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可见)经济迅速增长。由材料“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可见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由材料“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由材料“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可见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4)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由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实践来看,我国取得成功的经验可以归结为: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从试点到推广;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2)第一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第二次:邓小平南巡谈话(或中共十四大)。(3)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综合国力大幅提高):民主政治恢复并逐步制度化、法律化(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4)根本原因: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