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外交领域成绩斐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外交领域成绩斐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此“宣告”的基础上,后来中国提出的什么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材料二  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成功而努力。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材料二中的国际会议是指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针对亚非各国的矛盾、分歧提出了什么方针?

材料三

乔冠华(左)开怀大笑(1971年10月)

(3)材料三中的情景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是在哪一届联合国大会上?

(4)请你再举出两例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外交成就。

(5)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如果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也可赋分)(2)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  “求同存异”(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第26届(4)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只要符合题意即可)(5)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宣告”的基础上,后来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底由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中的国际会议是指万隆会议;万隆会议,即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由于在万隆召开,所以也称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针对亚非各国的矛盾、分歧提出“求同存异”方针。(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三中的情景出现的原因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第2758号决议,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例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外交成就是: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取得了历史性发展,双方在广泛领域的交流合作卓有成效,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与日俱增,中美关系的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更加突出。中日建交结束两国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建立了外交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的新篇章。(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地位开始取得独立,逐步摆脱了外来压迫,这是新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前提;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经济发展开始取得成效,这使以此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有所提高,这是基础;有了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争取领导,这为关键;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一套不同于以前政府的一系列正确的外交政策,这是保障;二站结束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在国际上,尤其是在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强,这也是重要因素。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