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7 20:38:09

某学校学生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

题目描述

【题目】某学校学生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1:源头:中西文化的异同。

材料一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已复礼。”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西文化的异同。

探究2:近代:中西相互认识的艰难。

材料二公元1~1800年,西方人对世界的了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南京条约》签订后)假想市场的美景冲昏了商人的头脑,很快地供给就太多了……最后形成了亏本生意。

——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的史料(下)》

(2)据材料二,分析西方人对世界认识的变化。据材料三,指出西方人对中国认识的不足。

探究3:现代:猜疑隔绝两败俱伤,互信开放互惠共赢。

材料四有头脑的苏美关系观察家没有理由埋怨克里姆林宫对美国的挑战。上帝使美国人民受到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负有的道义和政治领导的责任。

——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

(3)据材料四,分析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长期相互隔绝的主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是如何逐步与世界接轨,融入世界的?

(4)综合以上探究及所学知识,归纳阻碍或推动中西交流的主要因素。

答案解析

(1)学生需要有课外知识的储备,比如,”人事万物的尺度“实际上,将人至于世界的中心地位,这是一种人本思想,而孔子对人的思考,更多地关注社会秩序,以血缘纽带构建一种稳定的社会秩序和统治秩序。(2)需要考生从材料二中概括出西方对世界认识的变化,从地图可知,西方所知的世界范围在不断地变大,这是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探险热潮引起的。从《南京条约》之后的中西贸易来看,假想市场的美景冲昏了商人的头脑,很快地供给就太多了。……最后形成了亏本生意,可知,西方人忽视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商品经济的抵制作用。这就是他们的不足。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是从低级到高级,有表面到深层次。(3)考查美苏冷战形成的原因,学生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学生需要了解中国自70年代晚期即改革开放后融入世界的步奏,即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4)考查中西交流的阻碍因素,学会说呢过可以从文化差异、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和历史问题等因素作答,而积极因素可从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等角度作答。

(1)同:关注人,以人为本。异:中:强调社会责任、社会秩序、统治花权威。西强调个人自由、个性发展,民主政治(2)变化:认识的范围不断扩大。不足:对中国的国情(文化)缺乏深刻的认识。(3)原丙:美苏冷战。如何融入世界:对内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先后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4)阻碍因素:文化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冲突;意识形态的矛盾等。推动因素:社会发展的需要;科技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