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明清时期,农业发展对比前代有了长足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明清时期,农业发展对比前代有了长足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生齿殷繁(人口众多),土地所出,仅可赡给(周济救助),偶遇荒歉,民食维艰,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

——《清实录》

材料四: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材料所示著作的成书年代及作者,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著作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棣和康熙的共同主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前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以及解决“于百姓最有裨益”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清农业较前代相比的新发展。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解析

(1)年代:明代。作者:徐光启。历史地位: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2)共同主张:以民为本(重民思想、民本思想)。(3)社会问题:人口增长,粮食缺乏(地少人多)。解决措施:开荒垦田(开荒、开垦荒地)。(4)新发展:外来农作物的引进;农作物品种增加;农产品大量流入市场。(5)主要因素:农业技术水平;统治者的态度(国家政策);耕地面积;农作物的品种

(1)依据材料信息“农政全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所著的,它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2)依据材料二图一中“民者国之本”,图二中“民为邦(国)本”,可以看出,朱棣和康熙的共同主张是以民为本(重民思想、民本思想)。(3)依据材料三信息“生齿殷繁(人口众多),土地所出,仅可赡给(周济救助)”,可以看出,清朝前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人口增长,粮食缺乏(地少人多);依据材料信息“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可以看出,解决措施是开荒垦田(开荒、开垦荒地)。(4)依据材料四信息“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可以看出,明清农业较前代相比新发展有外来农作物的引进;农作物品种增加;农产品大量流入市场。(5)综合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农业技术水平;统治者的态度(国家政策);耕地面积;农作物的品种。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