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21:44:40

儒家思想孕含着的许多治国理念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阅读材料,完

题目描述

【题目】儒家思想孕含着的许多治国理念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之以政(政令),齐之以刑(刑罚),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思想主张作出简要评价。

(3)据材料三,指出明朝无“善治”的原因。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为了防止“无善治”所提出的举措。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可从德治、礼治方面概括治国理念即可。关于理由,根据材料一“道之以政(政令),齐之以刑(刑罚),民免而无耻”可从政令法律、刑罚治国存在局限方面思考作答。(2)关于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等信息即可概括主张。关于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神化君权、限制君权方面思考作答。(3)根据材料三“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即可从废丞相的角度回答明朝无“善治”的原因。关于举措,根据材料三“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黄宗羲提出设置宰相、用公法取代私法方面思考作答。

(1)理念:德治(为政以德);礼治。理由:用政令法律和刑罚治理国家有局限。(2)观点: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评价:神化君权,维护君主专制;规劝君主,缓和矛盾。(言之有理都可给分)(3)原因:废除丞相;君主专制。措施:设置宰相;以“天下之法”代“皇帝一家之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