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5:39:57

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阅读

题目描述

【题目】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二:“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特点。

答案解析

第(1)问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五四”以前“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得出结论。举例:五四以前的可以用洋务派和维新派的一些史实来说明;五四之后的用新文化运动的史实来说明。(2)这一题要求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四中的“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可以得出由最初排斥到逐步接受甚至全盘西化;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紧紧相连。

(1)“五四”以前: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如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康有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五四”以后: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如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2)特点:由最初排斥到逐步接受甚至全盘西化;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紧紧相连。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