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2-12-17 03:40:15

某高速公路上下行分离式隧道,洞口间距40m,左线长3216m

题目描述

简答题某高速公路上下行分离式隧道,洞口间距40m,左线长3216m,右线长3100m,隧道最大埋深500m,进出口为浅埋段,Ⅳ级围岩,洞身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报告指出,隧道穿越地层为三叠系底层,岩性主要为炭质泥岩、砂岩、泥岩砂岩互层,且有瓦斯设防段、涌水段和岩爆段。Ⅰ、Ⅱ、Ⅲ级围岩大致各占1/3,节理裂隙发育,岩层十分破碎,且穿越一组背斜,在其褶曲轴部地带中的炭质泥岩及薄煤层中并存有瓦斯等有害气体,有瓦斯聚集涌出的可能,应对瓦斯重点设防,加强通风、瓦斯监测等工作。隧道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发生塌方冒顶事故,项目部加强了施工监控量测,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锚杆或锚索内力及抗拔力、地表下沉、围岩体内位移、支护及衬砌内应力。并且为防止地下水渗入洞内,施工进行了结构防排水施工,压浆顺序从下而上;从有水或多水的地段向无水、少水处;从上坡方向往下坡方向;从两端洞E1向洞身中间压浆。在施工过程中,该隧道洞身掘进采用预裂爆破方法。由于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隧道开挖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安全要求进行及时支护,使洞身开挖面至支护面长达15m,存在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监理单位要求施工单位组织编写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同时也组织经验丰富的人员严格按照“两项达标”、“四项严禁”、“五项制度”的总目标对其他项目开展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问题:
 1.按照隧道长度划分,左右线隧道属于什么隧道,说明理由。
 2.补充本项目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并指出隧道监控量测时出现冒顶塌方的危险信号(征兆)有哪些?
 3.指出压浆顺序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4.说明预裂爆破方案中,钻爆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5.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总目标中“五项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解析

[华图解析]1.左右线隧道属于特长隧道。理由:特长隧道是指长度L>3000m的隧道。左线隧道长3216m>3000m;右线隧道3100m>3000m。故左右线隧道属于特长隧道。 2.必测项目还有: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危险信号有:量测数据有不正常变化(或突变),洞内或地表位移犬于允许位移值,洞内或地表出现裂缝以及喷层出现异常裂缝。 3.错误之处:从有水或多水的地段向无水、少水处;从上坡方向往下坡方向。改正:从无水、少水的地段向有水或多水处;从下坡方向往上坡方向。 4. 钻爆设计中,对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的布置和数量,眼孔深度与角度,各眼孔的装药量及装药结构、起爆次序、网路连接等细节均应周密考虑。 5.五项制度包括施工现场风险告知制度、施工芸全监理制度、专项施工方案审查制度、设备进场验牧登记制度、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制度。本案例第1问考查的是隧道的分类。隧道通常是指用作地下通道的工程建筑物。按地层分为岩石隧道(软岩、硬岩)、土质隧道;按所处位置分为山岭隧道、城市隧道、水底隧道;按施工方法分为矿山法、明挖法,盾构法等;按埋置深度分为浅埋和深埋隧道;按断面形式分为圆形、马蹄形、矩形隧道等;按国际隧道协会(ITA)定义的断面数值划分标准分为特大断面(100m2以上)、大断面(50~100m2)、中等断面(10~50m2.)、小断面(3~10m2)、极小断面(2~3m2);按车道数分为单车道、双车道、多车道;按照长度分为特长隧道:L>3000m,长隧道:3000m≥L>1000m,中隧道:1000m≥L>500m,短隧道:L≤500m。本案例第2问考查的是复合式衬砌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及量测方法。隧道现场监控量测越测项目详见下表。 量测间 隔时间 序号 项目名称 方法及工具 布置 测试精度 1~15d 16d~1个月 1~3个月 大于3个月 1 洞内、 外观察 现场观测、地质罗 盘等 开挖及初期支护后 进行 2 周边位移 各种类型收敛计 每5~50m一个断面, 每断面2~3对测点 0.1mm 1~2次/d 1次/2d 1~2次/周 1~3次/月 3 拱顶下沉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 准仪、钢尺等 每5~50m一个断面 0.1mm 1~2次/d 1次/2d 1~2次/周 1~3次/月 4 地表下沉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 准仪、锢钢尺等 洞口段、浅埋段(%≤ 2b) 0.5mm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6时,1~2次/d;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6时,1次/2~3d;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6时,1次/3~7d 当发现量测数据有不正常变化或突变,洞内或地表位移大于允许位移值,洞内或地面出现裂缝以及喷层出现异常裂缝时,均应视为危险信号,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现场,经处理达到安全作业条件后方可继续施工。本案例第3问考查的是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压浆顺序应从下而上,从无水、少水的地段向有水或多水处,从下坡方向往上坡方向,从两端洞口向洞身中间压浆。隧道衬砌采用防水混凝土时,必须经现场试验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使用。本案例第4问考查的是姑爆设计。在每茬炮爆破后,认真分析爆破结果,并结合围岩的变化情况,及时修正钻爆设计参美,双求达到良好的爆破效果。钻爆设计中,对掬槽眼、辅助眼、周边眼的布置和数量,眼孔深度与角度,各暖孔的装药量及装药结构、起爆次序、罔蓐连接等细节均应周密考虑。为减少隧道的超欠挖,应采取先面爆破、预裂爆破或缓冲爆破等技术,它生最大限度地使开挖面符合设计轮廓线,同时减轻对圈岩的扰动。在爆破设计时,尤其要重视周边眼的布置及装药、起爆次序等。周边眼对保证开挖面平滑度,使开挖与设计轮廓线一致来说非常重要。实际上应将平滑度作为衡量超欠挖的重要指标。本案例第5问考查的是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的目标及内容。根据交通部2007年4月3日,交质监发[2007]145号《关于印发2007年深化交通建设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目标是:落实工程项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相关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深入排查治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而实现“两项达标”、“四项严禁”、“五项制度”的总目标。其中,两项达标包括施工人员管理达标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达标。四项严禁包括:(1)严禁在泥石流区、滑坡体、洪水位下等危险区域设置施工驻地。(2)严禁违规进行挖孔桩作业,钻孔桩确有困难的不良地质区,设计单位要进行专项安全设计并按设计变更规定,经批准后实施。(3)严禁长大隧道无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推施施工。(4)严禁违规立体交叉作业。五项制度包未施工现场风险告知制度、施工安全监理制度、专项施工方案审查制度、设备进场验收登记制度和安全生,费用保障制度。   

参考答案暂无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