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2-12-17 11:50:19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12km的山区二级公路工程项目,

题目描述

简答题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12km的山区二级公路工程项目,其中包含~座长11Om的双车道隧道。隧道起止桩号为K5+640~K5+750,隧道围岩为砂岩,岩体较破碎,巨块碎状镶嵌结构,进出口岩石裸露。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隧道洞口段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层自上而下为: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层;20cm厚填隙碎石基层。路面施工完成后进行了隧道安全设施的施工。隧道通车后,在进口段发现路面出现横向裂缝,施工单位对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调查
分析,发现该段基层顶面标高比设计标高平均高出5cm,而混凝土制备、浇筑工艺、养护都满足要求,切缝及时。
问题:
1.补充隧道中还需要施工的其他附属设施。
2.初步判断隧道围岩等级。确定围岩等级有哪些指标?
3.本隧道施工是否需要监控量测?说明理由。
4.分析路面出现横向裂缝的可能原因。

答案解析

1.【参考答案】 还需要施工的附属设施有:照明设施、供配电设施、应急设施。 【考点解析】 本考点出自2B314011隧道结构组成一目,此题考察附属设施的组成。 隧道的附属设施是指为确保交通安全和顺适而设置的通风设施、照明设施、安全设施、供配电设施、应急设施等。 背景中有安全设施,隧道只有11Om,不需要设置通风设施。还需要施工的附属设施有:照明设施、供配电设施、应急设施。 2.【参考答案】 Ⅲ级围岩。确定围岩等级指标有围岩或土体主要定性特征,还有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或修正的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 【考点解析】 本考点出自2B314012隧道围岩分级一目,此题考察隧道围岩分级标准。Ⅲ级围岩: (1)围岩或土体主要定性特征:坚硬岩,岩体较破碎,巨块(石)碎(石)状镶嵌结构;较坚硬岩或较软硬岩层,岩体较完整,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 (2)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或修正的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450~351MPa。 3.【参考答案】 本隧道施工需要监控量测。由于本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监控量测是新奥法的特点之一;通过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分析各项量测信息,确认或修正设计参数。 【考点解析】 本考点出自2B314013隧道施工一目及2B314022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一目,此题考察新奥法概念和监控量测的目的。 新奥法是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它是从岩石力学的观点出发而提出的一种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采用喷锚技术、监控量测等并与岩石力学理论构成的一个体系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工程施工方法。监控量测的目的是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分析各项量测信息,确认或修正设计参数。同时,为理论解析、数值分析提供计算依据与对比指标;为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积累经验资料。 4.【参考答案】可能的原因有:(1)混凝土路面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2)混凝土路面板厚不足。(3)切缝深度过浅。 【考点解析】 本考点出自2B312064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防治一目,此题考察隧道水泥混凝土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水泥混凝土横向裂缝原因有: (1)混凝土路面切缝不及时,由于温缩和干缩发生断裂。混凝土连续浇筑长度越长,浇筑时气温越高,基层表面越粗糙越易断裂。 (2)切缝深度过浅,由于横断面没有明显削弱,应力没有释放,因而在临近缩缝处产生新的收缩缝。 (3)混凝土路面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陷(如穿越河浜、沟槽,拓宽路段处),导致板底脱空而断裂。 (4)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与强度不足,在行车荷载和温度应用下产生强度裂缝。 (5)水泥干缩性大;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胶比大;材料计量不准确;养护不及时。 (6)混凝土施工时,振捣不均匀。 根据背景,(1)、(5)、(6)三点被否定,则还有(2)、(3)、(4)三点。   

参考答案暂无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