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与政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与政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

——张岱年等的《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根据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并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摘自人教版七上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乾隆帝有关纂修《四库全书》的上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指在思想领域出现的什么局面?

(2)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两朝在实行思想控制的具体方式?

(3)据材料三指出乾隆帝要销毁的是哪类书籍?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明清时期还采取过什么措施?

(4)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清三朝采取这些文化措施的根本目的和产生的影响。

 

答案解析

(1)百家争鸣(2)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毁誉任意,传闻异辞,诋触朝廷的野史。八股取士(或文字狱)(4)根本目的: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影响:①加强了思想控制,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稳定。②形成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局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就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于是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2)本题考查秦汉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秦朝建立后,继续采用法家思想,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的统一,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的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刑。焚书坑儒,是思想上的专制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思想活跃的局面,扼杀了思想,摧残了中国古代的文化。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由此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3)本题考查明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分析材料三可知,乾隆以为“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因此乾隆帝要销毁的是“有诋触本朝之语”的野史。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这就是八股取士。清朝时,除继续沿用明朝的八股取士外,还大兴文字狱。(4)本题考查秦汉清三朝的思想统治措施及影响。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清朝的八股取士及文字狱,这些文化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加强了思想控制,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稳定;形成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