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远东太平洋地区是美国东方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日本制定对外

题目描述

【题目】远东太平洋地区是美国东方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日本制定对外政策时必须考虑的核心因素,20世纪的美日关系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华盛顿会议诸条约构成的华盛顿体系标志着美日在远东角逐均势的形成,美国通过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使“门户开放”原则在东亚再次得以遵循,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日本的扩张,改善了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地位。口本虽然吐出了——些既得利益,但也迫使美国在太平洋防御上做出了让步,同时列强也承认了口本在远东太平洋上的一些权益。

——马龙《论华盛顿体系下的美日和平与冲突》

材料二  1941年7月2日,日本内阁决定“不管世界形势如何演变,帝国均将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圏……为方针”,“为确定自存自卫的基础,跨出南进的步伐”,并声称“不辞对英美一战”。

——张继平、胡德坤《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材料三  1948年,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声称,美国要使日本成为远东兵工厂和防止共产主义的屏障。1954年3月,美日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以中国、苏联为敌,重新武装日本。

——汪宏玉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四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级,数控机床和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崛起,冲击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里根政府针对日本实施贸易战,通过惩罚性关税、汇率、进口限制等多维手段打击对手,并通过《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增加“超级301”、“特别301”条款,并多次运用来震慑竞争对手。

——陈树志《美国贸易保护政策促进经济崛起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构成华盛顿体系的主要条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体系対世界格局的影响

(2)材料二中日本“不辞对英美一战”,其中对美国的具体行动是指什么?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重新武装日本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发起对日贸易战的原因及措施。

(5)综合上述材料,20世纪美日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解析

(1)条约:《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也同等得分)。影响:确立了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优势地位;暂时调整了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通过相互让步,美日等国暂时取得平衡(2)行动:日本偷袭珍珠港。影响: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促使同盟国签订《联合国家宣言》;(3)使日本成为远东兵工厂和防止共产主义的屏障;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和对抗中苏 (4)原因: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冲击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对策:惩罚性关税、汇率、进口限制等多维手段以及立法。(5)对抗与合作。

(1)根据材料一“1921年华盛顿会议诸条约构成的华盛顿体系标志着美日在远东角逐均势的形成,美国通过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使“门户开放”原则在东亚再次得以遵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的与会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公约内容规定,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和维护各国在华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对列强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从而为美国等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因此构成华盛顿体系的主要条约是《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対世界格局的影响,确立了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优势地位;暂时调整了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通过相互让步,美日等国暂时取得平衡。(2)根据材料二“1941年日本‘不辞对英美一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促使同盟国签订《联合国家宣言》。(3)根据材料三“1948年,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声称,美国要使日本成为远东兵工厂和防止共产主义的屏障。1954年3月,美日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以中国、苏联为敌,重新武装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重新武装日本的原因,在于使日本成为远东兵工厂和防止共产主义的屏障;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和对抗中苏。(4)根据材料四“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级,数控机床和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崛起,冲击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里根政府针对日本实施贸易战,通过惩罚性关税、汇率、进口限制等多维手段打击对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发起对日贸易战的原因,是因为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冲击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采取的措施是惩罚性关税、汇率、进口限制等多维手段以及立法。(5)结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重新武装日本”可知,20世纪美日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对抗与合作。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