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让中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从古至今都积极的融入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率领的船队,在二十八年中到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普遍的欢迎。在榜葛剌,国王派大臣几千人马到港迎接,并陪到王宫。双方互赠礼物后,国王设宴招待。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了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2016年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新领导集体外交开局的第四年。四年来,中国外交大拓展,大进取,成就辉煌,亮点频闪……中国外交进入了1949年成立以来的鼎盛时期。

(1)材料一反映了中外交往的哪一史实?他能在国外受到普遍欢迎和盛情款待所具备的社会条件有哪些?

(2)阅读材料二回答:“在炮口的逼迫下”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表明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是什么?

(3)20世纪70年代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你认为“梅开三度”包括哪些重大事件?

(4)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案解析

(1)史实:郑和下西洋;社会条件:①国力强盛②经济繁荣③开放的对外政策④发达的对外交通等(2)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题:探索救国救民的近代化道路(3)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重大事件: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4)道理:弱国无外交,国家实力是外交的后盾,因此我们必须有富国强兵的意识,不断增强实力等。(言之有理就可)

(1)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叙事的事件是郑和下西洋;郑和能在国外受到普遍欢迎和盛情款待是因为当时的明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发达的对外交通等。(2)根据材料二中的时间184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3)根据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7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时期中美关系开始改善,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建交高峰。(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弱国无外交,国家实力是外交的后盾,因此我们必须有富国强兵的意识,不断增强实力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