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3 10:48:42

开放・交流・反思

题目描述

【题目】开放・交流・反思

材料一 

(1)分别列出材料一中三个时期为丝绸之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一个代表人物。(填写对应序号)(①郑和②张骞③玄奖)

图一:        图二:        图三:       

(2)与图一比较,图三的对外交通路线有什么变化?

材料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汉代时粳稻传到菲律宾,5世纪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后又传到非洲和欧洲,最后传到美洲以至全世界。明清时期通过东南亚传入中国的有玉米、南瓜、甘薯、番茄、烟草等。

丝绸之路开通后,汉代的冶铁工艺于两汉之际传至西域、中亚。六朝时期中国的制酒法、养蚕技术传入老挝。在吸收了埃及制造玻璃的技术后,我们制造的玻璃器皿的质量得到提高,品种也丰富起来。唐高宗曾患眼病,宫廷御医用从东罗马传入的眼科治疗技术,为高宗治好了眼病、恢复了其视力。中国的汉字、文学、建筑、艺术等等惠泽了近邻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深刻影响了这些国家的文化。中国汉代乐舞百戏艺术体系是在对西域各国的乐器、乐舞和杂技吸收和改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唐代《霓裳羽衣舞》是唐代汉乐与胡乐融合发展的最高成就。

——摘编自石竞琳《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3)依据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材料三  清初,小农思想指导下的对外政策,进取不足而保守有余,统治者对当时世界大势缺乏足够认识,以天朝大国乃世界之中心自居,视外国为蛮夷居高临下地处处加以提防。清朝最初实行比明朝更严厉的海禁政策,到乾隆22年(1757年)下令: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闭关政策。马克思说:“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封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朝初年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并谈一谈该政策对中国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5)综合以上材料,谈一谈你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认识。

 

答案解析

(1)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唐太宗时,玄奘沿着丝绸之路西行到天竺;明成祖时,郑和下西洋,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2)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可知图一的对外交通路线以陆路为主,图三的对外交通路线以海路为主。(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4)依据材料三“清初,小农思想指导下的对外政策,进取不足而保守有余,统治者对当时世界大势缺乏足够认识,以天朝大国乃世界之中心自居”,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方面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另一方面统治者对当时世界大势缺乏足够认识,所以清朝初年,我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由对外开放逐渐走上闭关锁国的道路。我国古代政府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促使我国与世界其它地区和国家互通有无,促进了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明朝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最终使我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1)图一②;图二③;图三①; (2)陆路为主变为海路为主。(3)加强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4)一方面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另一方面统治者对当时世界大势缺乏足够认识。①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②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③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等等。(5)围绕“开放、交流”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