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农业问题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根据相关资料
题目描述
【题目】古往今来,农业问题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材料二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从1954年起在哈萨克、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实行大规模的垦荒。……1954~1960年,先后开垦四千多万公顷荒地。这期间全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50%以上,其中1/3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但由于经营和管理不善,加上粗放耕作,到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就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便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2)材料二中赫鲁晓夫为解决粮食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认识?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和赫鲁晓夫为解决粮食问题采取的措施,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列宁的经济思想所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中的“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和“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等信息可以看出,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联系所学可知,在农业政策中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赫鲁晓夫为解决粮食问题采取的措施,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是从1954年起在哈萨克、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实行大规模的垦荒”和“这期间全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50%以上,其中1/3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分析概括得出。对这一做法的认识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调整: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措施:开垦荒地,扩大产粮区。认识: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农业生产及管理体制存在问题,最终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
相关试题
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
(多选题)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业务。
142、 开挖深度虽未超过( ),但地质条件
“三过家门而不入”赞颂了我国远古时期一位首领
(单选题)捷达上市公司发布定期报告进行信息披
近代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夹杂着屈辱与反抗的血泪史
【多选题】 风险评价的目的包括【】。(技能鉴
中国的农历是一种____。 A. 阴 B
根据本讲,对于人工智能而言,目前有哪些学习方
历史,因思考而改变,因改变而生动。某校初三年
微信一开始就嵌入了传媒属性,无论是社交用户还
荣获第62届美国年度国家教师大奖的瑞贝卡,他
世界风能总量为2×1013W,大约是世界总能
分割线就其造型和工艺的组合方式来看,可分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减租减息政策实行于(
血清氯不能用以下哪种方法测定()
在Audition常规参数子界面中,选中回放
房地产开发企业定价目标应当根据()等方面综合
按照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价格的公共
喜剧是对人的天性中存在的()进行的一种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