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23:21:10

古往今来,农业问题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根据相关资料

题目描述

【题目】古往今来,农业问题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材料二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从1954年起在哈萨克、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实行大规模的垦荒。……1954~1960年,先后开垦四千多万公顷荒地。这期间全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50%以上,其中1/3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但由于经营和管理不善,加上粗放耕作,到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就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便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2)材料二中赫鲁晓夫为解决粮食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认识?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和赫鲁晓夫为解决粮食问题采取的措施,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列宁的经济思想所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中的“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和“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等信息可以看出,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联系所学可知,在农业政策中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赫鲁晓夫为解决粮食问题采取的措施,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是从1954年起在哈萨克、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实行大规模的垦荒”和“这期间全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50%以上,其中1/3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分析概括得出。对这一做法的认识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调整: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措施:开垦荒地,扩大产粮区。认识: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农业生产及管理体制存在问题,最终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