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7 09:24:27

古代选官制度是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完善,不仅影

题目描述

【题目】古代选官制度是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完善,不仅影响士人阶层的个人命运,也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候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オ,首先设立秀オ、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国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选官制度的标准并概括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两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结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

(3)据材料三、四,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演变。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等方面来分析。(1)依据材料一中“贤良”、“孝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标准和影响。(2)由材料“九品访人,唯问中正”可知是九品中正制。由材料“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并结合所学分析弊端。(3)由材料“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可得出: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由材料“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可得出: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相对公平公正;由材料“放宽录取标准”可得出:逐步放宽录取标准,扩大了统治基础;由材料“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可得出:促进社会向学风气的形成。(4)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由材料中选官制度的变化从选拔标准和选拔方式两方面回答即可。

(1)标准:贤良、孝廉。影响:有利于下层人才参政;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选官标准趋于客观公正。(2)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中正独揽人才的选拔与评判;世家大族垄断高级官职;寒门才俊遭到埋没。(3)作用: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考试选官,才学取士,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放宽录取标准,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扩大了王朝统治基础;促进社会向学风气的形成,有利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4)认识:选拔人才标准趋向公正;选官方式由举荐到考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言之有理也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