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春秋战国时期,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在思想战线上,反映出群星灿烂

题目描述

【题目】春秋战国时期,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在思想战线上,反映出群星灿烂的各种不同流派的学说,互相争辩的异常活跃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援引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

(3)根据材料二,孟子的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思想?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4)材料三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的主张后来在哪个国家实现?

答案解析

(1)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如何治理国家。(2)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3)持续发展思想或者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现实意义: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要遵循保护性,合理性,可持续性的开发利用原则,不能破坏毁灭性的占有,只有这样社会经济才能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4)重视严刑重罚 (重视法律、法治);秦国.

(1)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可知“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如何治理国家。(2)由材料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可知,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仁”。据材料知,实现“仁”的途径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根据材料二“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可知,材料反映了孟子持续发展思想或者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具有的现实意义是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要遵循保护性,合理性,可持续性的开发利用原则,不能破坏毁灭性的占有,只有这样社会经济才能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4)据材料“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可知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重视严刑重罚(重视法律、法治),后来秦国的秦始皇依据他的理论首创的一套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