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3 22:42:29

近代以来,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主题。阅读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以来,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材料二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这种模式下)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注:20世纪)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2)据材料一,指出英法美“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西方国家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性事件和方式是什么?

材料三: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两国经济改革的内容分析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

(4)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从材料“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中可以分析出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新经济政策;从材料“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概括出第二小问的答案。(2)第一小问从材料“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中提取信息,“古典”模式指自由主义;第二小问“标志”指的是罗斯福新政,“方式”需回答新政的特点即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3)从“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并注意1980年可以分析出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苏联的经济改革等时代背景分析原因。(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材料中改革有成有败的经验与教训入手分析归纳出答案。

(1)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发展社会主义。(2)特点:自由主义工业化(或自由放任)标志:美国罗斯福新政方式: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3)变化趋势:中国———迅速增加;苏联———总趋势是下降,与中国差距拉大。原因:中国———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苏联———未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启示:①任何经济模式都必修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②应根据国情选择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断调整,防止僵化。(答对1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