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7 06:53:20

随着二战的结束美苏之间战时同盟关系破裂,世界政治格局随着不同

题目描述

【题目】随着二战的结束美苏之间战时同盟关系破裂,世界政治格局随着不同力量的崛起发生着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所处时代美国遇到的那种挑战来自于哪些力量的崛起。这些力量的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极格局结束后,当今国际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原因:考生可从政治、思想文化和国家利益角度作答,如根据材料“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和苏联成为二战后的强国,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竞争关系;根据材料“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故美苏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2)力量:概括材料时间“197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7年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日本的崛起;亚非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以及改革开放的中国不断强大;影响:资本主义形成美日欧“三足鼎力”的局面;不结盟运动冲击着两极格局中;中国的崛起等使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3)特点:概括材料“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后,只剩下美国一个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欧洲、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印度、巴西等国的崛起,使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1)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2)力量: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崛起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3)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