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二: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就下降6.9%……——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请根据材料一回答:

(1)打响农村改革第一枪的地点在哪里?“农村改革”的主要制度是什么?在这一制度实行之前,党在农村发动过哪一运动、这一运动有何危害?

(2)“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全面改革”,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在所有制形式上有何变化?

(3)在改革开放中,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分别指哪里?五大经济特区主要在哪几个省?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格局?

(4)“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这指的是什么?

请根据材料二回答:

(5)材料二所述时期的苏联是哪位领导人执政?根据材料二,归纳当时该国的经济状况。最终导致了哪一现象发生?

(6)结合所学知识,中苏改革出现不同结果,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解析

(1)安徽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国有企业改革,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深圳、上海浦东。广东、福建、海南。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戈尔巴乔夫。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苏联解体(6)改革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等。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打响农村改革第一枪的地点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村改革”的主要制度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这一制度实行之前,党在农村发动过哪一运动、这一运动的危害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全面改革”,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在所有制形式上的变化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中,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分别指深圳、上海浦东。五大经济特区主要在广东、福建、海南。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形成的开放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这指的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改革开放实践的必然结果,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探索的重要成果。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欲想把这一改革引向深入,我们有必要对其发展历程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以便今后更好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所述时期的苏联是戈尔巴乔夫执政;根据材料二,归纳当时该国的经济状况是: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苏联解体一般是指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并将国家权力和核密码箱移交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历史事件。当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标志着冷战两极格局结束。(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苏改革出现不同结果,对我们的启示是:改革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加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放弃,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坚定的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