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

题目描述

【题目】【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景公:齐国国君。③霁(jì):天放晴。③被:同“披”。④陛:皇宫的台阶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齐人固善盗乎(__________)       (2)叶徒相似(_____________)

(3)晏子入见,立有间(______)       (4)逸而知人之劳(__________)

【2】下列与“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至之市    B. 故时有物外之趣        (    )

C.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D. 吾欲辱之

【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停顿。(每句标一处)

(1)齐 人 固 善 盗 乎?           (2)雨 雪 三 日 而 天 不 寒。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5】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两人,略作评析。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徒”:只。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盗”现代汉语里有“盗窃”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试题分析:考查文言虚词。D项与题干句中的“之”都是代词。A“之”动词。BC项的“之”都是助词。【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齐人/固善盗乎?雨雪三/而天不寒。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熙”“病”“出”“与”等字词的翻译。【5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与楚王的斗智的描写中,可看出晏子机智善辩,且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而楚王也具有自知之明。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一定要从人物的行为和语言来分析人物性格的可贵之处。(一)译文:(不久)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拜见楚王。楚王问道:“捆着的人是什么人?”(官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  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它们)仅仅是叶子相似,(但)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一样。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淮南淮北的)水土不同啊。现在老百www.sLkj.OrG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可是)进入楚国就偷盗,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让老百姓变得善于偷盗了吗?”  楚王尴尬地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二)译文: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