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古文阅读)

题目描述

【题目】(古文阅读)

贞观初,(唐)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宴语①,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②瑗之姬也,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珪曰:“庐江不道,贼③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之为是邪,为非邪?”太宗曰:“安有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珪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国,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臣窃以为圣心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大悦,称为至善,遽令以美人还其亲族。

(选自《贞观政要·纳谏第五》)

(注)①宴语:一边饮宴,一边谈话。②庐江王:姓李,名瑗(yuàn),皇室宗亲,因谋反而被杀。③贼:害,伤害。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安有杀人而取其妻(_______)  

臣窃以为圣心是之(________)  

称为至善(________)

【2】下面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 齐桓公之郭国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河中石兽》)

B. 遽令以美人还其亲族                

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

C. 乃贤君也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D. 陛下以庐江取之为是邪,为非邪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

【4】在回答太宗的问话时,王珪引述了《管子》中的典故,这样劝谏有哪些好处?

答案解析

选自《贞观政要》  作者:吴兢  年代:唐参考译文:贞观初年,唐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在宴会上交谈,当时有个美人在旁边侍候,她本是庐江王李瑗的爱姬,李瑗事败后,她被籍没入宫。太宗指着她对王珪说:“庐江王荒淫无道,杀害了她原先的丈夫而把她占为己有。暴虐到极点,怎会不灭亡呢?”王珪离座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夺取她是对了呢,还是不对?”太宗说:“哪有杀人而夺取其妻的道理,你却问我对不对,这是什么意思?”王珪回答说:“我听到《管子》这本书里说:齐桓公到了郭国,问那里的父老:‘郭国为什么会灭亡?’父老说:‘因为郭君喜欢好人而厌恶坏人。’齐桓公说:‘照你所说,他是个贤君啊,怎会灭亡呢?’父老说:‘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却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不能摒弃,这就是他灭亡的原因。’如今这个妇人还在陛下左右,我私下认为陛下的心意认为这样做是对的,陛下如果认为不对,那就是所谓知道邪恶而不能摒弃了。”太宗听罢大为欣喜,夸他讲得好极了,马上命令把这个美人送还给她的亲族。【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此题要注意“是”在这里是意动用法。【2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动词,去,往;代词。B:他的;他的。C:是;于是,就。D:认为;表目的,“来”。故选B。【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此题中的两个“善”和“恶”是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用典”作用的分析。用典指的是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诗句,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王珪引述了《管子》中的典故,不仅使太宗明白了“知恶而不去”的危害,而且使皇帝易于接受。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