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

题目描述

【题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实现国家富强一直是中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唐家闸的大生纱厂开工试车了。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它为什么这样引人注目?因为纱厂的创办人,是5年前夺魁的状元。

材料二  民国政府建立后,仿照西方国家模式,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0多项,解除了对民间兴办工商企业的限制。据有关统计,1912年至1921年6月的10年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764家,资本总额近28540万元,与1911年前相比,企业总数增长1倍左右,资本总额增长了近2倍。

材料三  1928—1936年,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南京国民政府大事记(部分)

时间

内容

1928年6月

宣布与各国所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应进一步遵正当之手续实行重订新约”,收回关税自主权。

1929年6月

通令国内工业品按一物一税原则进行一次性征税后即可通行全国,不再征收其他税捐,如有重征可申请退税。

1929年7月

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法,对近代新兴工业及生产当时需要迫切的产品的工业,按工业种类及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专利、免税、减低运费等奖励。

1931年5月

制订实业建设六年计划,建议以兴办急需的基本工业为主。

1937年2月

五届三中全会制订的五年建设计划,强调立即举办钢铁、机器、电力、制酸、炼油等重工业与基本化学工业。

 

(1)材料一中所述状元实业家是谁?《马关条约》签订后,面对中华民族危机,他提出了什么口号?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呈现出什么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该如何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

答案解析

(1)张謇。“实业救国”。(2)增长。(或:上升)(3)制定计划,重订新约,收回主权,立法,召开会议。(4)政府的推动作用。(5)政府政策的支持,自主创新。

(1)根据材料一“大生纱厂”可知状元实业家是指张謇,在当时,“状元办厂”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马关条约》签订后,他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兴办民族工业。辛亥革命的成功,给民族资产阶级以极大鼓舞,同时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1912年至1921年6月的10年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764家,资本总额近28540万元,与1911年前相比,企业总数增长1倍左右,资本总额增长了近2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呈现出增长(或:上升)趋势。(3)根据材料三根据“制订实业建设六年计划”可归纳出制定计划;根据“应进一步遵正当之手续实行重订新约”可归纳出重订新约;根据“收回关税自主权。”可归纳出收回主权;根据“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法”可归纳出立法;根据“五届三中全会制订的五年建设计划”可归纳出召开会议。(4)根据材料二“民国政府建立后,仿照西方国家模式,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0多项,解除了对民间兴办工商企业的限制。”可归纳出政府的推动作用;根据“南京国民政府大事记(部分)”可归纳出政府的推动作用。所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是政府的推动作用。(5)根据上述材料可知,政府的政策与民族工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民族工业的发展还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所以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还需要自主创新。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