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7 02:23:5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

——《中华印刷通史》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古代印刷技术有何发展?结合材料和知识分析推动其发展的因素。

材料二  自唐代至清末,印刷术对传承典籍与文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印刷术还传播到朝鲜、越南、琉球、日本以及中亚和欧洲,促进了世界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

——摘编自钱存利、郑如斯《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

明代以来,随着印刷、造纸、制墨等技术的改进,民间书坊异军突出。……民间书坊围绕社会需求刻书,因而书坊的刻书范围很广,大致可分成“科举应试 之书”“、日常参考书”(类似百科全书)以及“通俗文学作品”三大类。

——摘编自杨军《论明代江南民间书坊的勃兴及其社会底蕴》

材料三  商务印书馆近代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897年

夏瑞芳、高凤池等人于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

 

1904年

《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出版并被全国各地的学堂采用

1905年

发行严复编译《天演论》,后再版20余次

1913年

首次使用自动铸字机,开始经营原版西书

1915年

首次引进彩色胶印机,聘美籍技师指导;出版中国第一部新式辞书《辞源》;发行《科学》杂志

1937年

设总管理处于长沙,编印《战时常识丛书》、《抗战丛刊》等

19世纪20—40年代

商务印书馆影印《四部丛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推出了《万有文库》《大学丛书》以及《丛书集成》,达到了商务印书馆发展史上的最高峰。

 

(2)依据材料二、三,比较中国古代和近代印刷事业的共同影响,指出近代印刷业的新发展。

材料四  1769年,法国人卢索创建的“印艺社”,拥有一间全新的印刷工坊与六台印刷机,大量印刷供应欧洲各地达25年之久。除了伏尔泰、卢梭的作品外,还创办“百科全书期刊”,并推广百科全书派的论著。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3)据材料四,概括18世纪法国“印艺社”的特点,分析它在思想上的影响。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图一唐代《金刚经》为雕版印刷术,图二反映了宋朝活字印刷术的使用;二问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文化教育、选官制度、社会经济的、技术条件及人物技术创新的推动进行归纳阐述。(2)一问共同影响可根据材料二“对传承典籍与文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世界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民间书坊围绕社会需求刻书”及材料三“《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出版”从传承文化、传播文化、推动教育发展进行概括;二问根据材料三“发行严复编译《天演论》……首次使用自动铸字机,……首次引进彩色胶印机……编印《战时常识丛书》、《抗战丛刊》”可从技术引进、宣传资本主义思想、抗战救亡动员进行概括印刷业在近代的新发展。(3)一问特点根据材料四“全新的印刷工坊与六台印刷机……除了伏尔泰、卢梭的作品外,还创办“百科全书期刊”……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可从印刷方式、印刷内容、影响范围进行概括;二问结合其印刷内容可知有利于传播启蒙思想,推动思想解放。

(1)发展:唐朝雕版印刷术,宋朝活字印刷术。因素:科举制的实行;文化教育的发展(佛教、理学等);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印刷品的需求增大;纸、墨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毕昇的创新。(2)共同影响:传承中国文化;促进世界文化传播;促进教育。新发展:引进先进的印刷技术;宣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宣传救亡(为抗战服务)。(3)特点:手工工场印刷,印刷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影响范围广。影响:传播了启蒙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