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2:18:48

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统治者扶植小农经济的原因。

(2)阅读图表,描述其反映的近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现象,并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五口通商时期中国生丝出口情况表五口通商时期中国茶叶出口情况表

(3)流行的民谣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指出下面两段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说明其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①“天天想,日日盼,今天来把公社建,公社好,公社强,公社幸福胜天堂。”

②“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①事件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材料“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可以概括出第二小问的答案。(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阅读图表中信息,认识和理解鸦片战争后农业生产发生的变化,概括总结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数量逐年增长的结论;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对材料中两段民谣信息的提取、解读分析,概括说明各自反映的历史事件,即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各自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1)特征: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原因:小农经济下的自耕农是王朝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2)现象: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数量逐年增长。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从中国掠夺原料,加速中国农产品商品化。中国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① 人民公社化运动 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对农业造成了破坏 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