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歌为心声,言以咏志。一些动听的歌曲不仅提示出深刻的时代背景,

题目描述

【题目】歌为心声,言以咏志。一些动听的歌曲不仅提示出深刻的时代背景,也唱出时代的最强音。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 歌曲《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四个现代化,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四:“在边远地区、落后的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9月

材料五:《经济特区示意图》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根据所学知识,歌曲《走进新时代》中,歌颂了两位带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伟人,他们分别是谁?在歌曲《走进新时代》中,我们应该高举什么旗帜“开创未来”?

问题二:运用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评价歌曲《春天的故事》中的这位“老人”。

问题三: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九七九年之前,我国“全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在什么会议上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这次会议上还决定实行什么伟大决策?

问题四:结合材料四,回答:我国哪里的农民最早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具体到村)这一作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问题五:材料五《经济特区示意图》中A、          C、       D、         ,分别代表哪一个经济特区?此后,我国对外开放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答案解析

(1)毛泽东。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3)阶级斗争。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4)安徽凤阳小岗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或扩大农民自主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至少两点,)(5)A:厦门   C:深圳;  D:珠海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至少两点)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问歌曲《走进新时代》中,歌颂了两位带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其中带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是毛泽东(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带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是邓小平(在邓小平领导下,中国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富裕的道路);第二问在歌曲《走进新时代》中,我们应该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开创未来”,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成为新时期指导改革开放事业的一面光辉旗帜。(2)依据所学,《春天的故事》中的这位“老人”是邓小平,邓小平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3)本题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依据所学,第一问一九七九年之前,“全党的工作重心”是阶级斗争(以阶级斗争为纲);第二问,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第三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至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4)依据所学,第一问我国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最早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这是农民自发的实践活动;第二问“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做法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5)依据所学,前一问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其中A为厦门,B为汕头,C为深圳,D为珠海;后一问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