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如下图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1)根据材料,指出“李太守”是哪一历史人物?

(2)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太守”让伯禹不如一项水利工程。该工程建在何处?工程对当地经济有哪些促进作用?

(3)都江堰至今还起着巨大的作用,结合当今社会,指出一项工程要“利在千秋”,必须注意哪些环节。

答案解析

(1)李冰(2)都江堰;四川成都平原;使成都平原变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3)保证质量;不破坏环境(言之成理即可)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李太守”是李冰。李冰号称陆海,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太守。期间,李冰治水,创建了奇功,其建堰的指导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后世为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都江堰也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李太守”让伯禹不如一项水利工程是: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项工程要“利在千秋”,一定要因地制宜的修建,不能破坏当地的地理环境,不能强行的修建,还要注意,修建的水利工程的质量,不能用豆腐渣工程来敷衍,真正的从当里人民的福利出发,为了人民谋福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