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饱经风霜的新中国马上要走过70个春秋,回首70年来共和国不平

题目描述

【题目】饱经风霜的新中国马上要走过70个春秋,回首70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一穷二白)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根据材料分析,改变当时的经济状况的途径是什么?为此我国制定了什么计划?

(神奇逆转)

材料二

(2)分析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

(失误挫折)

材料三

(3)结合相关史实,判断图1《人民日报》中的报道情况是否真实,说明理由。分析指出图2中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哪些教训?

(改革开放)

材料四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5)材料二中,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答案解析

(1)工业基础薄弱;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2)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不真实; 1966年我国开始了文化大革命。(4)开放性题目,制定政策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5)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可知,改变当时的经济状况的途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2)依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主要原因是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第一问依据材料团体结合所学可知,图1《人民日报》中的报道情况不真实;第二问依据材料图示可知,从1966年开始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和国家财政收入逐年减少,主要原因是1966年我国开始了文化大革命。(4)开放性题目,制定政策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5)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