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7 11:30:50

【历史选修1

题目描述

【题目】【历史选修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而四海之大,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引自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引自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

材料三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

——引自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异同?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2)材料三的观点同材料二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和二的内容直接归纳二者观点的异同,联系早期维新派和维新派登上历史政治舞台的时代背景即可找出答案;(2)对比材料三和材料二的文字内容可以明显看出材料二的主张较材料三激进,具体表现在不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主张以君权变法。结合康有为在变法主张采纳前后的背景可以找出其变化的原因,即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康有为主张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革。

(1)同:设议院,行君民共体;异:后者还主张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实行政治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愿望更加强烈;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学说进一步传播。(2)变化:不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主张以君权变法。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康有为变法方法改变,主张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革。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