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
题目描述
【题目】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机器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工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各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观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绎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纬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得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他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得原因做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刊《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 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 材料二主张用什么犯非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答案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考查学生抓住材料有效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文字“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等进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新见”, 依据材料文字“而分治之以群工”、“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归纳得出。第(2)问,第一小问,方法,“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绝对尺度”,可见作者认为历史事件应该放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去评价,否则有失偏颇。第二小问,注意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评论。第(3)问,注意围绕“传统”和“交流”,审题时抓住两者“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分析作答。
相关试题
1400 关于市场利率,债券价格与收益利率之
(多选题)以下哪些属于制造费用()。
(单选题)在下列存储器中,访问速度最快的是(
(单选题)假定无风险收益率为8%,市场平均收
(单选题)审查销售与退回账务处理时。可确认为
保障民生
加深人们对时空和物质运动的认识,极大地推动人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回顾
27.调查单位是() *
【判断题】 焦炭在高炉冶炼过程中起着还原剂、
物权的标的物是行为不是物。 A正确B错误
岩石隧道的爆破应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或( ),
气体灭火系统组件水压强度试验的试验压力应为系
土地权属的法律凭证是( )
以下关于企业所得税收入确认时间的表述中,正确
(2014河北石家庄)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
附着于下颌小舌的结构是()A.翼内肌B.翼下
Galieo望远镜是指( )
一般管式炉都有偏流现象,它是指流经各管程的流
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军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