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崛起之路,曲折而又艰辛,历史上的经验,值得借鉴。阅读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崛起之路,曲折而又艰辛,历史上的经验,值得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主要是丝绸、纸张、陶瓷等。7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巩固了中国在南方的力量,并通过陆路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还传播到了日本。中国不仅高度开放而且迎来了一个贸易和工业不断增长的时代。1368年,明朝建立了。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虽然这次与前两次相比有些逊色,中国强大的力量仍给这一地区留下了很深印象。 

﹣﹣王赓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  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公平贸易, 并将海外的先进文化与科技带回国内,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朋友。

材料三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三次崛起体现出的共同特征。

(2)材料二中的“郑和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郑和的远航有什么意义?

(3)根据材料三,清朝采用了哪种对外贸易政策?采取此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

(4)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国的第四次崛起?

 

答案解析

(1)国家强盛;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2)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闭关锁国政策。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4)坚持对外开放;坚持经济强国等。(言之有理即可)

(1)由“中国古代三次崛起体现出的共同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唐朝、明朝都主动开展和平交往,对世界影响巨大;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等。(2)由“郑和船队远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3)由“清朝的对外贸易政策及危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4)根据历史知识分析,中国实现第四次崛起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民族崛起,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综合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崛起不称霸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