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3 15:52:38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在我国对外交往的历史中,既

题目描述

【题目】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在我国对外交往的历史中,既有辉煌的过去,也饱受过近代的屈辱,如今的中国,正在逐渐影响着世界。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泉州、广州等地都有外国商人居住,政府委派外国商人管理,这些管理人员要穿中国服装。外商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学校,专供他们的子第受教育。泉州的外商,有不少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政府允许他们在那里修建清真寺和公共墓地。

清朝前期,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物产丰富”,不需要外洋货物,因而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格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严格限制中国商民出海。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两宋时期设置的对外贸易机构是什么?中国商船最远到达什么地区?清朝前期,政府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什么政策?

材料二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2)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中国的哪些主权?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彻底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并改变世界。

——摘自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2

(3)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有哪些“重大突破”。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国加入的国际或地区性经济组织有哪些?(任举一例)

答案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中国商船最远到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清朝前期,政府在对外交往中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裁判权、关税自主权。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2月,周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 “重大突破”有:恢复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等。

(1)市舶司;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闭关锁国。(2)领土主权、司法裁判权、关税自主权。(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万隆会议。(4)恢复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答出其中两点)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上海合作组织等。(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亦可,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