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2 09:19:54

国与国之间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能彼此孤立,需要互相交

题目描述

【题目】国与国之间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能彼此孤立,需要互相交往。让我们徜徉历史长河,探寻古代中国的外交足迹,汲取历史的真谛,启迪人生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开放的唐朝)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材料一:见下图      

 

(1)图一、图二的人物都为唐朝外交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分别是谁?他们的目的地分别是哪里?

(盛大的明朝) 明初,对外交往活跃,中华民族完成了人类航海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

     材料二:见下图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封闭的清朝)清朝盲目地排斥外来东西,没有好好与外界沟通,选择了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往来,最终导致自己落后。

    材料三: 乾隆皇帝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采取什么外交政策?该政策在当时起到怎样的消极影响?

(4)读史使人明智。通过上述问题探究,你明白什么道理?(可以从国家或个人角度进行回答)

答案解析

(1)依据图一、图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天竺取经。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所以,图一是玄奘;目的地是天竺。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教,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等,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所以,图二是鉴真;目的地是日本。(2)依据材料二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和西洋取宝,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3)依据材料三信息“乾隆皇帝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帝认为清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所以,材料三反映了清朝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侵略活动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这一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但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4)依据三则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到明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国家强盛;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国家衰落。因此,我们明白的道理是: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

(1)玄奘、鉴真;天竺、日本。(2)宣扬国威和西洋取宝;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3)闭关锁国政策;消极影响: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4)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个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