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某班同学开展“唐、宋—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

题目描述

【题目】某班同学开展“唐、宋—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读图说史】

材料一:

 

【问题探究】

材料二:宋朝在一些重要的海港(如广州)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宋代的海外贸易范

围很广,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①②③所表示的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请你用“序号—国家—史实”的模式,用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选择一例,①或③进行说明)

如:②—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宋代的对外贸易情况如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3)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唐、宋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学以致用】

(4)上述材料说明的史实,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发?

 

答案解析

(1)史实:①—天竺—玄奘西游“取经”。(2分)(或③—日本—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③—日本—日本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日本文字、生活习俗汉化等)。(答出其中一项即可)(2)活跃、繁荣(兴盛)(1分)原因:宋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造船业的发达;政府的鼓励等(3分)(答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3)对外开放(2分)(4)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应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现代化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发展。(意思接近即可得2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序号—国家—史实”的模式是:①—天竺—玄奘西游“取经”。用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是: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宋代的对外贸易情况是:活跃、繁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宋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造船业的发达;政府的鼓励等。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宋实行对外开放的对外政策;宋朝时期对外开放主要是海外贸易,宋朝造船业跃居世界的首位。政府非常重视海外贸易(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的启发是;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应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多学习外国的有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促进现代化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