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下面是小明上学某一天的“所见”“所闻”“所行”。阅读材料,回

题目描述

【题目】下面是小明上学某一天的“所见”“所闻”“所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情景一:清晨,小明来到学校,见门口多了一位警察。班主任告诉小明,为了保护学生上下学的安全,重庆市开展社区民警进校园活动。同时,学校也更新了校园监控设备。

情景二:

【闻】下午,小明听了一场法制讲座。法制校长讲述了一个案例:中学生小王受校外“大哥”的影响,经常旷课、抽烟、上网吧,父母对此不闻不问。后来小王与“大哥”一起持刀抢劫时被抓,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情景三:

【行】法制讲座后,班主任组织了一次主题为“远离犯罪,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公民”的班会活动。小明和同学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1)情景一中的这些变化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些特殊保护?(2分)。

(2)结合情景二,分析小王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2分)

(3)从加强自我防范的角度,谈谈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2分)

 

答案解析

(1)社会保护(1分)和学校保护(1分)(2)交友不慎;缺乏自我约束;道德和法制观念淡薄;父母没有尽到家庭保护的责任,疏于管理;社会保护不力;学校保护不力等等(任答两点2分)(3)①我们应该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②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③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任答两点2分)

试题分析:(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从题文中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的主体是“老师和警察”可以看出是学校保护和社会保护。(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法犯罪的原因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题文中“小王受校外“大哥”的影响”是交友不慎,“经常旷课、抽烟、上网吧”是缺乏自我约束,不能抵制不良诱惑、道德和法律观念淡薄;“父母对此不闻不问”是家庭保护不力等原因;(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从法律意识、道德修养、从小事做起等角度回答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