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5-30 09:52:47

现代社会似乎热衷谈论“大师”,越没有“大师”的时代越热衷于谈

题目描述

题目

现代社会似乎热衷谈论“大师”,越没有“大师”的时代越热衷于谈论“大师”,这也符合物以稀为贵的市场原则。但“大师”,尤其是人文类的“大师”,一定是通人,而不仅仅是“专家”。但人为的学科分割,根本不可能产生“大师”,只能产生各科“专家”。学术文化真正的全面继承与发展,靠的是“大师”而不是“专家”。“专家”只是掌握专门知识之人,而“大师”才是继往开来之人。缺乏“大师”,是学术危机的基本征象。 这段话支持的观点是(    )。
A:没有“大师”,社会就不可能进步
B:社会关注错位,并不存在所谓的“大师”
C:人为的学科分割导致了社会缺乏“专家”和“大师”
D:“专家”不一定是“大师”,而“大师”必须是一个“专家”

答案解析

文中主要通过讨论“大师”与“专家”的区别,提出由于人为的学科分割导致“大师”的缺乏,造成了学术危机。目的在于呼吁“大师”的重要性,希望社会多多培养通人“大师”,而不仅仅是各科的“专家”。可以从原文段中“但‘大师’尤其是人文类的‘大师’一定是通人,而不仅仅是‘专家’”一句得出D选项。本题比较有特色,有点像细节理解题的命题思维,这是国考未改革之前的一种命题特色,考生在复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练习。 A项表述过于绝对。 B项和作者观点相反。作者的意思就是希望“大师”越多越好。 C项表述错误,根据文段可知并不缺乏“专家”。
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答案:D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