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30 05:58:26

《论语》记载了哀公与有若有关赋税的对话。哀公问有若曰:“年饥

题目描述

【题目】《论语》记载了哀公与有若有关赋税的对话。哀公问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彻”,古代的一种税制,比例大约在十分之一左右。意即能否将老百缴的赋税从原来的20%减到10%呢?)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对话揭示的经济学道理是

①税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生产的发展是税收增长的基础

③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④财政税收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物质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税收因素的知识。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①社会主义社会税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材料中的税收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故①错误;②“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意思强调只有社会生产的发展,才能保证国家税收的增长,说明生产的发展是税收增长的基础,故②正确;③材料中有若强调把老百姓的赋税从原来的20%减到10%,通过减税,来促进生产的发展,说明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故③正确;④材料主要强调生产的发展是税收增长的基础,并没有体现财政税收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物质基础,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B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