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9 01:30:52

    “门前的小河里有鱼,山上的林子里有鸟,青瓦白墙的祖屋

题目描述

【题目】    “门前的小河里有鱼,山上的林子里有鸟,青瓦白墙的祖屋冒着炊烟,邻家大伯的笑脸透着和善……”这是文人笔下对故乡的思念和儿时美好的回忆。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山东省某地充分借鉴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的成功经验,把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社会品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并派专人深挖历史古韵,延续古风民俗, 保持住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同时,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建设村级文化综合阵地,打造农民精神家园,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做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该地是如何做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

(2)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请你为动员人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拟一条宣传标语,并简要说明其文化生活依据。

答案解析

本题以乡愁为素材,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该地是如何做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文化传承与创新,题目类型措施类,问题指向该地怎样做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解读设问和材料,本题设问可以转化为,如何正对对待传统文化,而关于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教材有明确理论表述,然后结合设问和材料,组织语言,进行分析,具体即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设有历史记忆和富有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美丽乡村。(2)本题要求为动员人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拟一条宣传标语,并简要说明其文化生活依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解答本题注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其文化依据可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的角度作答。

(1)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设有历史记忆和富有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②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美丽乡村。(2)标语示例——美丽乡村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美丽乡村大家创,文明成果大家享;美丽乡村你我共创,和谐家园人人共享;我以我心爱乡村,我以我行创文明。依据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或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