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宋代重文轻武

题目描述

【题目】宋代重文轻武

在宋初统一国家的进程中,赵宋君臣继承五代以来政治制度改革的趋势,着手重建中央集权收兵权”开始,改革中央禁军的统兵体制,建立了枢密院——三衙体制;同时,由中央逐步派遣文官担任知州、通判及转运使等,直接介入地方民政、军政、财政事务,逐步解决藩镇之患。自此,宋朝走上了“崇文抑武”的道路,并最终构成赵宋“祖宗家法”的重要内容。赵宋以后,中国历史上几乎再没有通过兵变或所谓“禅让”等方式篡取中央政权成功者;再没有严重的地方分裂割据局面发生。但过度集权,造成北宋守内虚外、积贫积弱,1127年康之变,被金人灭国,偏安南方。此后,一大批致力于收复中原的武将崛起,其中最著名的将领就是岳飞……此时,宋高宗赵构忧内之心,不减于忧外,甚至先于忧外。战争旷日持久,再打恐兵连祸结,不知半壁江山落入谁家……为了收回兵权,办法之一,就是祖宗之法:以文制武。

——赵剑峰《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题号后涂“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题号后涂“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题号后涂“未涉及"。

①宋初统治者派遣文官担任转运使掌管中央财政事务。

②宋朝为抑制武将,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开创了帝王与大尖“共治”天下的局面。

③赵构认为岳飞为代表的武将兵权太重,形成对朝延最大威胁

④南宋统治者认识到重文轻武的弊端,改变了祖宗之法。

(2)据材料,分析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并指出这一政策有何弊端?

 

答案解析

(1)①错误②未涉及③正确④错误(2)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权,藩镇割据的重现。但过度集权,造成北宋守内虚外、积贫积弱。

(1)①依据材料“直接介入地方民政、军政、财政事务”可知文官担任转运地方的财政事务,故①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为抑制武将,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的信息,故②未涉及;材料“宋高宗赵构忧内之心,不减于忧外,甚至先于忧外”说明赵构认为岳飞为代表的武将兵权太重,形成对朝延最大威胁,故③正确;材料中“最终构成赵宋‘祖宗家法’的重要内容”说明宋代的措施没有改变祖宗之法。故④错误。(2)原因:依据材料“逐步解决藩镇之患”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权,藩镇割据的重现。弊端:依据材料“但过度集权,造成北宋守内虚外、积贫积弱”可知“重文轻武”导致过度集权,造成北宋守内虚外、积贫积弱。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