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

题目描述

【题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英)吉尔铂(《二十世纪世界史》

材料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各个地区的国家为了增强实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美国对世界经济控制能力的削弱,也加速了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主要表现是:欧洲已有的欧共体发展为欧盟,并日益成为高度一体化的组织;美国由于经济霸主地位动摇,为了抗衡欧共体统一大市场的建成,80年代后期以来,加快了同加拿大、墨西哥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步伐,与1992年签署了《北美自由协定》。

——岳麓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材料三:iphone手机的生产原料和所有部件由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上百家企业制造,并最终汇集到中国深圳富士康工厂进行组装,然后再运送至全球市场,便捷而快速的航空运输让这一切成为可能。而互联网的便捷和更先进的实时通讯,使得苹果公司完全能够在加利福尼亚的大本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在iphone诸多的产业链中,美、日、韩分别凭设计和高端技术获得49.9%、34%和13%的利润分成,而组织生产的中国却不到4%。

——摘自曾航《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哪些新变化?20世纪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哪三个经济中心

(2)根据材料二,概括促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背景。为了顺应这一经济发展趋势,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加入了哪一区域性的经济集团?

(3)根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分析,科技方面的哪些进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中利益分配不均的根源是什么?你认为中国该如何应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答案解析

(1)变化: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竞争;日本开始在外交上奉行与美国不同的政策,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心:美国、欧共体和日本(2)背景:科技的进步;各个地区国家的积极推动;美国对世界经济控制能力的削弱。APEC(或亚太经合组织)。(3)进步: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原因: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设计上的优势,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主导权。中国的应对:积极参与,主动应对;趋利避害;增强自身实力等。

(1)依据材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可知,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了新变化,主要表现是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竞争;日本开始在外交上奉行与美国不同的政策,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0世纪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三个经济中心:美国、欧共体和日本。战后初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增长强劲,西欧和日本经济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初,整个西方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2)依据材料二重要信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各个地区的国家为了增强实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美国对世界经济控制能力的削弱,也加速了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北美自由协定》”并结合所学概括可知,促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背景有:科技的进步;各个地区国家的积极推动;美国对世界经济控制能力的削弱。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加入了APEC(或亚太经合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总部设在新加坡。它在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亚太区内各地区之间促进经济成长、合作、贸易、投资的论坛,始设于1989年,现有21个成员经济体,1991年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3)依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可知,科技方面的进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主要是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经济全球化中利益分配不均的根源是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设计上的优势,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主导权。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国应该积极参与,主动应对;趋利避害;增强自身实力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