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正确决策并适时调整政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阅读

题目描述

【题目】正确决策并适时调整政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它却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摘自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管理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材料四: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说它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材料二中的“特殊的过渡办法”具体指哪一经济政策?

(3)材料三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人民之工业”,日本政府“管理的诱导奖励”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中后来僵化了的“模式”指的是什么?该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废除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2)新经济政策(3)明治维新;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4)苏联模式(或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5)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农、工、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等。(言之有理即可)

(1)根据材料一“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出自俄国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内容,所以材料描述的是废除农奴制改革;它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是因为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2)根据材料二“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极其不满.所以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因此“特殊的过渡办法”具体指新经济政策。(3)根据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管理的诱导奖励之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为了实现“人民之工业”,日本政府“管理的诱导奖励”措施是“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后来僵化了的“模式”指的是苏联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5)根据材料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能得到的启示,是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农、工、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