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以史为鉴,居安思危,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题目描述
【题目】战争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以史为鉴,居安思危,铭记历史,面向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10月17日,“海魂归来——致敬致远舰”特展在中国港口博物馆隆重开幕。1894年9月17日,致远舰在弹药将尽时由管带(舰长)邓世昌下令冲向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欲使用鱼雷击沉敌军,无奈遭到日本舰队的炮弹袭击,致使致远舰沉入冰冷的海底,全舰官兵246人为国殉难
——《艺术博物馆》杂志
(1)材料一描述了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哪一次海战?这次海战中,邓世昌等官兵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材料二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吸引、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使得八路军、新四军能够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形成敌后战场;在战略相特阶段,敌后战场抗击了日军的主力,成为抗战的主战场,为国民党赢得在西南休整的时间;在战略反攻阶段,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不同的区域向日军发起进攻,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选自《历史》必修第一册
(2)材料二反映了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请列举出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战胜日军的战役各一例。
材料三 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人民群众在战略决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支前民工达886万人,出动担架36万余副,大小车100万余辆……延续二十二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中国共产党简史》
(3)材料三中的“三大战役”是指哪三场战役?哪次战役使“延续二十二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根据材料,归纳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4)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两场战争的结果有何不同?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国共两党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国共两党关系变化所带来的结果中能够获得怎样的启迪?
答案解析
(1)黄海海战。宁死不屈、誓死御敌、不畏强敌、百折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2)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台儿庄战役、万家岭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任答一例即可)。(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4)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由合作到分裂(或对抗、内战)。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有针对性且言之有理即可)
(1)依据材料一“1894年9月17日,致远舰在弹药将尽时由管带(舰长)邓世昌下令冲向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欲使用鱼雷击沉敌军,无奈遭到日本舰队的炮弹袭击,致使致远舰沉入冰冷的海底,全舰官兵246人为国殉难”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邓世昌壮烈牺牲,邓世昌等官兵表现的宁死不屈、誓死御敌、不畏强敌、百折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依据材料二“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吸引、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使得八路军、新四军能够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形成敌后战场”的信息可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战役由有台儿庄战役、万家岭战役;敌后战场战胜日军的战役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3)依据材料三“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使“延续二十二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4)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抗日战争中国胜利;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国共两党的关系由合作到分裂,引发了解放战争,由此可知,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相关试题
7015重庆得名至今已有800余年下令改恭州
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
2020年既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建成
(单选题)男,50岁。有高血压病史3年,近6
【判断题】 民用框架结构房屋常用的柱网尺寸一
主要受力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偏差超过设计和规范允
位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具有全年温和湿
我国最北端位于()
不符合于树立网络社会管理的正确理念的是
CCTV 是英文 Closed Circui
影响轧件宽展度最主要的因素是()。
解释调速系统的迟缓率?
油脂与面筋的结合可以( )面筋,使
所评价的危险性指数反映了(),预测事故可能导
最符合阈限操作定义含义的心理物理学方法是(
根据保证事项是否已存在,保证可分为(
在目前条件下,幼儿园比较合适的师生比是()。
按照公文的作用归类:通告、通知、通报、公告等
中国语言文字有何特质
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是一部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