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1:15:34

教育变革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题目描述

【题目】教育变革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14世纪—16世纪欧洲大学

10世纪—13世纪中国书院

课程

教学

主要

内容

文法、文学、

(1)基本教材:儒家经典著作。

(2)重要读物:理学大师著作;史学《左传》《汉书》等;诗词《诗经》《楚辞》等。

(3)其他:治民、水利、等学科,但比例很少,不如儒经地位高。

辩证法

算术、几何学

天文学、力学

历史、地理学

音乐

 

材料二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有希望革新这古老的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

1862年,京师同文馆学生跟洋教头学外语  1872年留美幼童在轮船招商局前合影

材料三下表反映了1949年和1998年山东教育的相关信息。

 

学校数(单位:所)

在校学生数(单位:万人)

小学

中学

高等学校

小学

中学

高等学校

1949年

27476

66

41

193

3.89

1.77

1998年

34480

4635

303(含民办高校)

951

571.5

51.4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4—16世纪欧洲大学与10—13世纪中国书院的课程设置的差异。

(2)观察材料二图片结合所学回答中国近代的“新教育是怎样革新古老帝国的”?

(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数据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教育的主要变化。推动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文法、文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力学、历史、地理学、音乐”可知14—16世纪欧洲大学课程突出实用性,追求科学;根据材料“基本教材:儒家经典著作。” “重要读物:理学大师著作;史学《左传》《汉书》等;诗词《诗经》《楚辞》等。” “其他:治民、水利、等学科,但比例很少,不如儒经地位高。”可知10-13世纪中国书院的课程内容单一,以儒家经典为主,侧重于伦理道德的教育。(2)根据材料“1862年,京师同文馆学生跟洋教头学外语”“1872年留美幼童在轮船招商局前合影”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方面回答,重点强调这些做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传播了科学技术和西方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3)根据材料可知,1998年山东教育比1949年山东教育,在校人数和学校数量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且还出现了民办高校。关于其变化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对教育的投入、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等方面思考作答。

(1)差异:欧洲大学课程突出实用性(经世致用),追求科学。中国书院课程内容单一,以儒家经典为主,侧重于伦理道德的教育。(课程内容重精神轻物质,重义理阐释、克己修身,而轻自然科学、实验实践。)(2)学习西方文化的新式学堂不断兴办,留学生出国学习;这样的新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传播了科学技术和西方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3)变化:学校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都有大幅度的增长,民办高校出现。推动因素: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对教育的投入;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