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31 17:38:50

城市、城镇的发展,反映出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城市、城镇的发展,反映出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洛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城市,西晋后一度衰落,北魏统治时期洛阳再次走向兴盛。

(1)依据示意图,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指出北魏孝文帝时期洛阳城兴盛的具体表观。运用所学分析此时期洛阳城兴盛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唐置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判官多至数十人……(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朝廷)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民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

——摘编自《旧唐书》、《唐会要》、(宋)洪迈《容斋随笔》

(2)依据材料二,提炼反映唐代扬州经济状况的信息。结合所学,依据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的特点。概括明万历年间苏州丝织业呈现出的新现象。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洛阳城布局并结合孝文帝改革措施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从孝文帝改革意义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商贾如织”“唐置盐铁转运使在扬州”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交通位置、政府管理以及经济重心变化等角度思考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图片中信息从数量、种类和市镇发达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计日受值”可知是雇佣关系出现。

(1)表现:成为北方政治中心;城市设有专门的贸易市场;教育发展;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意义:推动孝文帝改革走向深入,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商人聚集、店铺林立、货物丰富;城市繁华,经济地位高(扬一益二)。原因:位于大运河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政府设置盐铁转运使,有保护商旅的政策;南方经济的发展为其繁荣奠定了基础。(3)特点:数量增长,类型多样,集散型和生产型市镇突出,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新现象: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