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1 02:46:02

垃圾分类,利国利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垃圾分类,利国利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海宁市餐厨垃圾日产生量约为300吨左右,全年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平均为800吨/天。大部分社区和农村摆放了垃圾分类箱(筒),但是餐厨垃圾与其它垃圾混放现象依然很严重,部分居民说垃圾分类投放太麻烦了。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从2014年11月起,海宁市东苑小区等6个小区作为生活垃圾细分类工作的试点示范小区,真正运用“四分法”开展垃圾分类;2016年,市区三个街道82个小区正式开展垃圾分类,推广率达到50%以上,涉及到近四万户居民;2017年将实现市区垃圾分类全覆盖。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说说市政府大力推广垃圾分类工作的意义。

材料三:海宁市某校积极响应市政府号召,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利用校园网、黑板报等形式,开展以“垃圾分类、利国利民”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学校门口新建了“垃圾小屋”,分设“可回收”、“不可回收”两大类。各班成立“垃圾分类管理”小组,负责督查值日生的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垃圾分类投入已成为每位同学的生活习惯。

(3)从责任的角度,谈谈该校师生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建设美丽中国相关知识。解答时要认真分析材料及问题,紧密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综合作答。(1)解答此问分析海宁市垃圾现状“全年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平均为800吨/天”说明垃圾产生量很大;“餐厨垃圾与其它垃圾混放现象依然很严重”说明市民垃圾分类投放意识弱。(2)此问考查推广垃圾分类的意义。解答从我国坚持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节约资源等角度组织答案。(3)此问启示类题目,据题意要求,从责任角度对学校成立“垃圾分类管理”小组监督值日生的垃圾分类工作,是积极承担垃圾分类的社会责任,树立“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树立“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奉献意识,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设放习惯;等等。

(1)垃圾产生量很大,市民垃圾分类投放意识弱。(2)垃圾分类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有利于提高市民的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有利于贯彻落实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3)每个人应该积极承担垃圾分类的社会责任,树立“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树立“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奉献意识,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设放习惯,争做垃圾分类的宣传员、行动员,不随意投放垃圾。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