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8 02:18:19

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2007年,某市检察院指控张某犯诈骗罪、单位行贿罪、擲用资金罪。2008年,被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8年,并处罚金50万元。张某提出上诉,该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年终审判决张某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50万元。2016年,张某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诉。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再审决定,并于2018年5月31日公开宜判,撤销原审判决,改判张某无罪,原判已执行的罚金及追缴的财产依法予以返还。

该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有人为最高人民法院勇于纠错叫好,有人认为原审判决和再审判决反差巨大,有损司法公信力。请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对此予以评析。

答案解析

本题以最高人民法院勇于纠错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该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有人为最高人民法院勇于纠错叫好,有人认为原审判决和再审判决反差巨大,有损司法公信力。请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对此予以评析。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试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按照上述原则,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勇于纠错的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前后判决结果不同看似有损司法的权威,但有错必纠有错必改有助于维护司法公信力;该案改判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精神,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有利于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让人们深刻理解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该案前后判决结果不同,看似有损司法的权威,但有错必纠有错必改有助于维护司法公信力;该案改判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精神,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有利于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让人们深刻理解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