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

题目描述

【题目】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概念的函》,要求在中小学课程教材中凡有“八年抗战”的字样,全部改为“十四年抗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部分爱国官兵和各阶层群众,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相继组成各种名目的抗日义勇军,抗击侵略者。其间,中国共产党迅速派出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魏拯民、冯仲云等重要干部到东北,组建东北抗日联军,与自发组织起来的东北义勇军一道,在白山黑水间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从而拉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摘自百度网

(1)材料认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于哪一事件?依据材料陈述这一观点的理由。

材料二:

(2)材料二国共双方发表通电与哪一事件的爆发有关?双方达成了怎样的共识?

材料三: 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 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相互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宣言》把26个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种族、语言、宗教信仰和肤色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的国家级和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下。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3)材料三反映出中国抗日合作方式出现了怎样的新发展?

材料四:中国抗击的日本兵力最多。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上。

——摘编自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

(4)依据材料归纳作者对中国人民的抗战所持的观点。

材料五: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教科书中,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就是要强调反映局部抗战期间东北、华北、上海等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把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连接起来,以完整地论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

——朱汉国《试论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

(5)材料认为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6)你校要举行一场宣传“十四年抗战”的主题宣传活动,请你出谋划策,为学校设计一项活动。

 

答案解析

(1)九一八事变。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组建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活动。(2)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团结抗日或国共合作抗日)。(3)由国共合作抗日发展到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共同合作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4)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抗战的主战场)(5)认识到抗战的全过程(把局部抗战与全国性抗战联系起来)(6)出黑板报、展览宣传、演讲活动、访问相关人物等

(1)根据材料一中 “‘九一八’事变后,拉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可知,材料认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于九一八事变。根据材料一中 “组成各种名目的抗日义勇军,抗击侵略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可知,理由是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组建。(2)根据材料二中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日的宣言。”“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结合所学知识,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民族危亡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由此可知,国共双方发表通电与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爆发有关。双方达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共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1942年1月1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并决心共同战败德、日、意的法西斯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反法西斯阵线形成。由此可知,新发展是:由国共合作抗日发展到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共同合作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4)根据材料四中 “中国抗击的日本兵力最多”等关键信息可知,刘大年的观点是: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抗战的主战场)(5)根据材料五中 “把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连接起来,以完整地论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等关键信息可知,材料认为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历史意义是:认识到抗战的全过程(把局部抗战与全国性抗战联系起来)(6)根据上述材料及上述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学校设计的一项活动可以是:出黑板报、展览宣传、演讲活动、访问相关人物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